小時候交通貧瘠,唯一的樂趣就是在家里看三毛的旅行日志。看她在撒哈拉沙漠和朋友們探險,看她在海灘撿鵝卵石拿回來作畫,看她在小島的日落下走回家。這些都給年幼的我,埋下了自由與冒險的種子。
長大后發現,看過的這些書,帶給我的遠不止是思想上的財富,還有我看世界的角度、寬度和廣度。
也是這些讀過的書讓我意識到,一個女人的氣質,其實就來源于讀書,只有內在的靈魂豐富了,你整個人才是溫柔的,豐盈的。
恰如電影《卡薩布蘭卡》里有句話說:你的氣質里,藏著你走過的路,讀過的書和愛過的人。
一:你的氣場會吸引同樣的人
一個熱愛讀書的人,她的內心是充盈的,有自己的思想和價值觀,不會因為外界的榮譽而迷失自我,也不會因為別人的貶低而否定自己,她們活得獨立而瀟灑,由內而外散發著魅力。
在《雨季不再來》中,三毛記錄了自己從17歲到22歲的成長歷程,她從一個孤獨、不合群、甚至被當成問題少女的孩子,長成一個獨立、有愛且有信仰的女人,這都離不開兩個字:讀書。
11歲的三毛看《紅樓夢》,讀到寶玉出家,在大雪中拜別父親,她潸然淚下;看畢卡索畫冊,認識到了藝術不死的真理;讀《射雕英雄傳》,迫切地想知道為什麼有人為了愛甘愿終生潦倒。
她是一個十足的書奴,瘋狂地借一切機會讀書,三毛的父親曾問過她:「你拼命地讀書,將來要做什麼?」
而三毛讀書沒有想過借讀書來求取功名,她只是純粹地陶醉于讀書的愉快時光里。在書里獲得的感悟和知識,都是穿梭在閱讀的快樂里慢慢獲得的,沒有功利地去讀書。
三毛寫的文字里,流淌出來的智慧和靈動,是多年的閱讀化來的,在書里她體驗別人的人生,學會了美是什麼,懂得愛她平凡的生活。
讀書不能直接給你帶來財富,卻能給你一個看世界的視野,甚至獲得一些志趣相投的朋友。
熱愛讀書的三毛,正因為長年累月地讀書才形成了獨特的氣質,吸引了三位恩師,這三位老師對她的影響極大。
16歲的三毛迷茫自卑,也是這一年她遇到了顧福生老師。顧老師看到了她文章里的才華,把她的文字交給著名作家白先勇,那一年她的第一篇文章被發表在《現代文學》。
對當時的三毛來說,自己的文學夢如同天上的星星般遙不可及,而顧老師伸手就替她摘下了星星。
內容未完結,請點擊“第2頁”繼續瀏覽。